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岳飞之血战中原 > 第一百九十八章 燕云会战(1)

第一百九十八章 燕云会战(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岳飞不一样。他本来就是一个爱兵如子的人。在宋军阵营时,他虽然是个小小的都头,无力给士卒更新配备。那时他惟一能做的就是遇战冲锋在前,平日里和士兵同甘共苦。当他接受了后世子孙的记忆,建立了护民军,有了足够大的权力,他开始给护民军的士卒尽量配备最好的装备。

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好铁必须用在军队身上。

目前的护民军,二十万正军,不说武装到牙齿的背嵬军和近卫师团,单就说普通的骑兵,无一不是顶盔贯甲,钢刀钢弩。而护民军的步兵呢,有五分之一的人配备了步人甲,其他的士兵至少也有一件普通的铁甲和铁制兵器。除了这些铁器之外,每个护民军卒都分到了一件皮甲,既能保暖,同时也能抵御弓箭。

其实岳飞本来还想给每个士卒都配备一件丝绸上衣,穿在最里面,可以使士卒大大增强抵抗弓箭攒射的能力。但如果按这样的放法配置,护民军估计会破产。所以在李八少的强烈反对下,岳飞只给五万骑军配备了丝绸衣服。

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好的装备,岳飞才敢在严冬时节北上燕云,和金人对峙在白水河畔。他深知自己的士兵装备有多好,区区严寒根本不在话下。

靖康三年十二月中旬,北方开始漫天飞雪。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原,全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千里北国一片雪白。同时气温也骤然下降,白水河完全结了冰,铁骑可以直冲而过。

借着这种对金兵极为有利的态势,金军大举渡河,直接把白水河对岸的护民军大营围了个水泄不通。

因为护民军大营里也有二万骑兵,再加上岳飞骁勇无双,若是突营而出,金人将会前功尽弃。金人这次根本不玩什么围三缺一的把戏,他们打定了要把岳飞连同十万精锐一举歼灭的主意。

严酷的寒冷让金兵如虎添翼,护民军的战力却也没有下降多少。涿州一带毕竟不是长城之北的蒙古大草原,它们的气温还低不到除了草原汉子其他民族的人根本无法承受的极限程度。再说,护民军的大半军卒本就来自河北西路,和燕云相隔不过数百里,他们能适应得了家乡的严寒,对燕云的严寒当然也可以适应。

最重要的还有一点,纵观前汉隋唐,中原王朝驻扎草原的军队之所以屡屡冻伤,恰恰多是因为普通军卒地位低下,弄不到足以御寒的衣物。如果真是中原汉子抗不住北国严寒,为什么冻伤冻死的全是普通军卒呢,那些同样同自中原地带的中级将领从没听说有一个因为严寒冻死的!

金人围住了护民军大营,因为兵力差距太大,硬拼只会两败俱伤。岳飞一改自己硬打硬进的战斗习惯,采纳了智浃大师的建议,向汉高祖刘邦的乌龟战法学习,深壁而不战。

不要小看汉高祖的这一招。汉高祖就是用这一招“深壁而不战”拖垮了百战百胜的楚霸王。这种招数,首先考验的就是双方的后勤运输,以及经济对战争的承压力。其实严格来说,楚霸王并不是败于前线,而是败于粮草不济,后勤崩溃。

后来清朝的曾国藩巧妙地用六个字总结出了高祖打仗的奥妙,“结硬寨,打呆仗”。

这一次,岳飞也决定重施高祖故计,用拖字决拖垮金军。金军这一次起倾国之力,战力当然不可抵挡,但对后勤的需求也是大到吓人。

这一次,为了一举歼灭护民军,把岳飞的人头留在燕云,金人出动的总兵力,正军辅军加到一起,竟然超过了五十万。

很多时候,中原王朝抵不住游牧民族的原因,大多并不是力不足以御之,而是庞大的国力根本没用到保家卫国的军卒身上,而是用在了世家大族的豪奢享受,行政机构的白白浪费上。上好的铁器他们不拿去给军士造铁甲铸铁刀,反而用在了自家的园子里。

游牧民族恰恰相反。可能是因为游牧民族人数过少偏偏又只能靠掠夺为生的天然习惯,他们深知每一个武士的重要性。不管游牧民族的妇孺过得有多惨,凡是上阵的游牧武士,绝对配备了部落能给他们配备上的最好装备。

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明末清初的八旗军队。无论是努儿哈赤还是皇太极,他们花高价钱从八大晋商家里购买明朝的铁器,然后全部做成了军甲,穿在了每一个八旗将士身上。上阵厮杀的八旗士卒,哪个不是顶盔贯甲,几乎武装到牙齿。

反观明朝这边,一个统兵万人的总兵,除了几百家丁身上披着铁甲,其他的绝大多数军卒穿得全是他妈的纸甲,连棉甲都混不到一件。

单这一个简单的对比,你就知道明朝军队为什么不堪一击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