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苏厨 > 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

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反倒是赵顼历练出来了,司马光要考生“愿闻所以辨之”,一看就知道这是即将掀起舆论大战的前奏,而且从牌面看怎么都是输。

数典忘祖的名声,哪怕是皇帝,都不敢背!

于是赵顼下令,用纸把它贴盖起来,并批令“别出策目,试清臣等”。

次日,王安石去见赵顼,赵顼问王安石:“闻有‘三不足’之说否?”

王安石有些诧异:“不闻。”

之所以被后世人传颂为王安石的改革宣言,仅仅是因为最了解自己的往往是敌人,这三句话,对改革派总结得太贴切了。

然而这是一处巨大的陷阱。

因为这句话是与夫子的“君子三畏”唱反调——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要说文学家不通逻辑,那是瞎扯,司马光这通安排的巧妙之处在于——如果改革派认可三不足之说,就是儒家的叛徒,是辱圣人之言,是夫子定了性的小人。

这样的杀伤力,不是老苏一篇《辨奸论》能匹敌的。

赵顼说道:“陈荐言,外人云:‘今朝廷以为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昨学士院进试馆职策,专指此三事,此是何理?朝廷亦何尝有此?已令别作策问矣。”

王安石不但不就坡下驴,反而朝坡上走,回答道:“陛下躬亲庶政,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每事唯恐伤民,此即是畏天变。”

事实也是如此,此后千年,王安石都被列位奸臣,其最重要的一项罪名就是三不足论。

而千年以下,人们又开始以此为王安石提出的论点,加以颂扬。

甚至有专家说,这就是王安石亲口,因为以司马光保守派的素质,是总结不出这三点的。

后世苏油看到这样的资料不由得捧腹大笑,这些所谓专家,却是连《论语》都没有摸过的?

然而王安石就是这么执拗,这么自信,司马光这说法估计是说到他心里去了,竟然不予反驳!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