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幻之盛唐 > 第七百零二章 三川北虏乱如麻6

第七百零二章 三川北虏乱如麻6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出所料,除了我们的人外,至少还有三波人在盯着大人的行踪。。”

以前不注意就罢了,真的用心针对某些方向去运作,就摸出一些卯端来。疏勒镇算是我名义上的家乡,因此我在安西历年的经营投资,也是分到最多的,因此现在倒也有额外的好处,行事起来总是不缺乏名义。比如尉迟瑶是以调阅历年资金投入情况为由,出入诸馆社指派人手资源进行底下暗中行事的。

“其中一波是当地兵科房的人。。”

她继续道我点了点头,这也是一种的惯例了,外出的军国重臣周围,都有这么一批人,既是保护也是一种候命。

“还有一拨人,则是出自当地的联社。。”

安西也有一个专门由营田大使管辖的农政司和相应的农学所,进行人才培养和研发,前者主要负责批量育种和推广适宜当地的作物,而培育出来的良种幼畜,通常情况下也是只供应给各地军屯庄堡,然后才会自发的向民间慢性扩散。

而后者最主要的任务的就是尽可能的收集更多的新作物种苗,并就其经济价值特性进行改良,主要的手段以杂交和嫁接为主。

在相对简陋的原始显微镜等工具的条件下,但是在大方向的指导下,尽可能慷慨投入,鼓励一切的实验和创新,虽然真正可能出成果的比率很小,甚至不过百中无一,但只要能成功一项,就代表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比如桃李杂交的奈的出现,很快成为上流社会尝鲜的新宠,而有价无市。当然处于利益和回报的需求,这些新成果都会被军队内部消化,在前期产生了足够利益后,才会被有偿授权传播出去,以进一步收割剩余价值。

当然,任何试图跳过规则觊觎或是侵犯的,都将受到这个军队为背景的利益团体毫不留情的打击。而此类项目的投入和周期,往往是以年为单位,也不是可以一跃而就的,要想形成产量和规模所需的资源,只有军队这种组织性、制度性浓重的存在,才能经营的起来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联社全称是联保群防互助会社,主要以军人家属和唐人移民家庭中的青壮年为基础,定期训练和执勤的半官方治安团体,由于西域当地衙役官吏的比例远要比国内少得多,因此一些藩汉杂居地方,基层的治安维持和部分公共事务,就有这种官方支持的结社来分担。

但与地方官府所属的推官、巡官构成的基层刑名系统,他们是受到军镇的支持和指导的。却又与土团、义勇等乡兵组织不同,更像是一种乡土联防组织。

要说军镇地方有人关注我的安危,特地派人尾随值守,倒也说得过去,但是事先不通个气,就不同寻常,但还不是不能接受解释。

“还有就是。。”

田边庄外临时搭起的大棚下,前来劳军的歌舞团,正在表演杂剧和白戏。

攀登高峰望故乡 黄沙万里长 何处传来驼铃声 声声敲心坎 盼望踏上思念路 飞纵千里山 天边归雁披残霞 乡关在何方 风沙挥不去印在 历史的血痕 风沙飞不去苍白 海棠血泪一曲《梦驼铃》唱出来,顿时感染了不少看众,摇头晃脑的跟着哼声起来虽然在长安已经看过,但是经过安西本地的伎人重新演绎出来,却是另一种味道,没错,就是说唱白剧《玉娇龙》,只不过这是以安西为背景模版再创作的,某个身怀绝技的官家小姐,抗拒自己一成不变的命运而出走,最终因缘际会爱上了马贼老大罗小虎,然后死生缠绵的恩怨纠结故事背后,是歌颂大唐经略西域的大背景,因此结局自然不是劳燕分飞,骨肉离别而天各一方,而是让马贼老大罗小虎,去投边挣前程回来迎娶的诺言。

其中又包含了各种归化人和土生唐人的不同文化和传统下的碰撞与融合,鼓舞人心的励志兴致的小故事,很有点后世样板戏的味道了。

在大唐的军队中,只要肯努力有本事,出身什么从来就不是问题,当然了达到一定地位后,要想更进一步,肯定会触及玻璃天huā板的,往往需要好几代人的通婚和换血才能改变的,不过这对那些普通人来说,那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表演还在继续,尉迟瑶亲昵的倚在我身边,做出一副耳语妮妮的样子,却在汇报新近的发现。以观风巡视为名,从人多口杂的城中,暂时转移到这里,四下旷野一览无遗,便于警戒和防止刺探。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