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幻之盛唐 > 第六百八十三章 插曲

第六百八十三章 插曲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继安西的碎叶城、拔那汗的西健城之后,在康州(撤马尔罕地区)的康居城,建立的第三所西域佛学院,就是这种强势背景下的产物。说是佛学院,却不仅仅是翻译或是阐释经文佛理的学术机构,同时也籍着修行的内容,与安西大学堂进行交流,传授与中土大唐有关文学诗歌曲艺书画律法医药工艺典章,培养所谓的学问僧。乃至由国中邀请的来的贤者和大德,进行传播弘扬与东土价值观密切相关的各种元素。

此外还有委托戍军所在的初级讲武学堂,培训马步骑射和队列操典的内容,以满足培养护院的武僧团的需求。因此虽然佛门荒废已久,但是还有不少人愿意走这个投机的门路,来间接获得唐籍。

。。

北天竺,兴都库什山脉中麓边缘的德拉加齐城,畏畏缩缩躲在家里的居民,让大白天的街道上形同鬼蜮一般。

相比其他地方的乐观情绪,回归北天竺的将士们,却是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中,就算是酒水也不能提高他们的兴致。

而哥舒信,则属于至少为大唐服役了两三代老城傍子弟,因此可以比照土生唐人标准,也在这个选拔任用的范围之内,因为通过通婚和改俗,除了头发还有些卷曲外,其他地方与多数唐人的普遍特征已经无异了,如果带了他这一代,能再取一个汉家女子,基本上后代相貌上,就可以去掉祖上留下的那些胡族显著特征了。

这也是矢多数羁縻属的臣民,改族换血所必经经历的一个过程。

而作为前些年才兴起归化人的叙用序列,还要排在他们这些亲藩熟番之后。而且考拔还要多少数转,但对这些土族出身的藩众,总算是有一个不论出身的出头机会。哥舒信的副手阿尔都,就是这么一个归化人。

归化人中按照出身、族类和入籍时间,又分三六九等,能够从军效命的门坎最低,但是出事基层军职的,至少要五年资历,参加过三次战事。

阿尔都出身梵延纳国,也就是设为写凤都督府的亲藩之国,参加过反抗大食人的占领,事败而逃归安西投军,前些年才随官军光复梵延纳国,却不愿意放弃军籍就此归土,而是请求正式归化为唐人。

他们只觉得这一年真是乌云罩顶倒霉透顶了,南下的藩国人马,已经寻觅各色理由散去了大半,剩下新募来的义从也有些人心不稳,只有那些追随日久的藩军,还算好一些,但也不免士气低落,全靠军律森严维持着。

大唐是用功名换土地财富的理由驱使他们一路过来,但是这种现实无疑是当头一棒。但更让他们震撼的是此刻经略副使鱼同的断然决定。

“军侯请三思啊,。。”

“现在遍地瘟祸,人心惶乱,诸军州皆有不稳,我们居然还要穿过疫区攻打那些外族。。“正是因为敌我不料,才有奇效啊。。”

突然几声钟声响起,城门外传来齐颂佛号之声,一群明显是刚剃度没多久的僧众,列队走出成粕,这些僧人看起来身强力壮而且相当的年轻,身后背着长棍,与传统的僧人迥然相异。

所见的各色居民,却没有多少指指点点的声音,反而是习以为常的热情招呼,因为其中很多熟面孔,他们大都是当地应募而来的护僧,隶属于当地新设置的宗教学院,当然他们作为僧侣修行更象是一种服役,只要为期三到五年就可以选择还俗回家娶妻生子,只是为南下恢复佛法旧观的权宜之计。

早期在天竺本土诞生的原始佛门,属于战斗力不足五的渣,对外的传播,不但给其他宗教拍的满地爪牙,连本土也被复兴的婆罗门教逼得走投无路,只能如过街老鼠一般辗转于列国诸侯之间,靠秘密结社来延续薪火。

所以一茬又一茬的天竺高僧如政治难民一般,争相往宗教气氛宽松,拥有大量潜在信仰市场的东土发展。

经过历代与东土文化的斗争和影响,再加上几次灭佛〖运〗动的教训和改革,最终发展起来中土佛门,有华夏文化的底蕴做基础,有与其他宗教对抗吸收,发展严谨而周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和世界观,已经不是天竺老家那些废材僧团,可以比拟的。特别是现在又加上征服者军方背景的扶持。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