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幻之盛唐 > 会江陵 第四百七十七章 出巡与潜伏

会江陵 第四百七十七章 出巡与潜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我看着手中这份东西,看了两眼就放下来,实在没有太多新意的内容。

随着战乱的结束,为果腹和安身,愿意卖身的人大量减少,沿海能够骗上船的流民也越来越少。而天下安定后,各地官府也开始重视人口外流的问题,相比熟悉的本乡本土,那些海外给田给牛的许诺就缺乏足够吸引力了,只有一些讨不上老婆的光棍,才愿意远赴他乡奋斗一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大多数百姓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一生,是直接捆绑在土地上的,每次天灾人祸,也是让传统农民背井离乡,开拓新天地的机会,只有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对传统思想中土地的依恋,才暂时被隔断,可惜大多数时代的政府,都因为各种因素没能把握好这个机会。

于是海南的劳力,再次短缺起来,就算可以通过捕人船,抓土人来充数,但是要把他们训练成最基本的劳动力,并且进行监管,也要足够的人手。

难道要追加倭国和新罗的配额么,我用手揉了揉额头。

我又拿起一份《奏给静边处置事宜扎》。

讨乱军得胜回朝,也算是新朝以来的一桩大事,因此君臣上下也颇为看重,毕竟是按照新军制重新编练后的北军和卫军为主力,出征打赢的战事,用后世某些官样术语来说,就是挫败了一小戳民族分裂势力的图谋,打出了新朝的威风和声望,充分体现了在大唐新一代以皇帝位核心的领导班子的正确指挥下,新形势新环境新战术,高科技条件下。有大唐特色新式战争的威力,进一步促进了众多地方军队和边防军的现代化军事改革云云。。。

虽然前方打赢了,作为直接领导责任的内枢密使要处理的事情还很多,在军队班师前,三军将士的犒赏,留驻军队的安排,阵亡伤残的抚恤,那些助战番军的收编和开遣。

还有以打井发现的油坑为中心,建立的静边新城,以及周边作为延伸和缓冲的堡寨镇戍哨所,都需要钱来投入。按照龙武军打战不忘弄钱的传统,需要对油坑的产出进行估算,然后再以产量配额进行竞标,以发行新的短期新军债。

吐突承晖突袭了奴刺的聚居地,前后林林总总的抓获的男女老幼,不过万把人而且妇孺居多,卖钱也卖不出什么大价钱来,只能异地配给边军什么的,那些打散的部众,也要花点时间去清理。

这两国手中华文化圈熏陶的历史较长,百姓相对开化程度高一些,稍微进行适应性训练,就可以投入使用。不过某个族群过高的比例,又会对将来造成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这两国朝廷这些年对大唐也算恭顺,特别是倭国的朝廷,自太政大臣藤原之乱后,平成京上层的财产损失着实不小,为了满足孝谦女王为首的皇族各种穷奢极欲的花费,为了满足那些追赶风潮的上层公卿贵人,对唐货物产的需求,基本没什么不可以卖的,卖土地,卖特产,卖自己名下的百姓。

只要肯给太宰府什么的,付出足够的代价,甚至连本国的军队,都可以成建制的接受海外的雇佣,用自备的简陋竹甲和绳弓、打刀,去扫荡欺负那些衣不蔽体的海岛土著。

如果我按照地图估计的没错的话,这里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玉门油田附近。产量和规模还是可以预期可观的。

要知道,作为蜀中油坑的补充,延州虽然很早就有记载,古人发现延水支流上有地气,遇火即然,但是工程团在延州境内开出的那些油井,涌出量并不算高。最初供应龙武军所部,还绰绰有余,但随着火器在朝廷军队中的普及,也变得不敷使用起来。。。

此外,作为影子部队的“刺刀”还有后续的任务,他们将配合部分胡陌营的进入境外,那些溃逃的散兵游勇到处乱跑,一部分貌似跑到回纥和吐蕃境内,拓揭军兵败的时候,可以确定有一批火器落入奴刺人的手中,但奇怪的是,在后来的一连串战斗中根本没看到任何使用过的迹象,甚至连被俘虏的那些本族部众,也知之不详,就和那位使用了替身的奴刺大酋长一般,就这么人间蒸发了,总要追查出个说法。

批阅了几份处置专案后,我又添注了两条,一是如何吸取鄯州油厂的教训,那些部落灭亡后,边境缓冲空白的处理。建议从西逃到云中的室韦小姓中,迁徙一部分过来。

“户口招徕策。。。”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