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幻之盛唐 > 会江陵 第四百零三章 后手

会江陵 第四百零三章 后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是,

我回来的路上。居然被人拦截了,当然不是那种具有威胁意义的拦截。而是附近地天兴县令孙蓥、县尉谢夷甫,率领治下父老,站在我车队仪仗必经的道路中间,守株待兔堵住了我地去路。

交涉了好半天,才弄明白,这两位敢挡住我去路的县令、县尉大人,带着他们地百姓是找我告状来了。

要知道,官僚体制内许多人害怕和龙武军大交道,因为龙武军虽然不排斥和忌讳潜规则,但对往来数字拿捏的精准和明确,对任何部门来说都是相当头痛地事情,要知道无数的下层官僚、胥吏,就是靠这账目数据上的模糊边缘,混吃饭的。虽然无法禁绝上下其手的可能性,但至少增加了贪墨舞弊的成本。

而且如果把抓到小辫子,后果很严重的,因为龙武军的人是不会老实的遵循正常官僚体制内的规则和手段,来解决题的。至于告状,更是破天荒的事情。

可惜到底是谁泄露了沈夫人地行踪,还没个下文,因为当时随身的人员都死在街道地乱战中,作为内长史的温哲,只能按照最原始地法子,憋着个劲逐一排查近期府上人员出入往来的接触记录,象红眼的疯狗一样盯谁咬谁,弄的府上有些人心惶惶。

可惜,我没在外面逍遥两天,在扶风刚和李嗣业喝杯茶,就接到京城召还的旨意,看来是许多人对我一直游荡在外头实在是不怎么放心。当然官面上的理由还是很正当的。

朝中有人提出要求,将在西域四十四国新开设的,由各种邸店、质铺、钱柜、行栈联合发展起来大小飞钱票号,纳入户部的管理中。

结果礼部也马上提出类似的要求,认为这些藩国的经营业务,应当属于礼部的范畴,其业务在东海、南海藩诸国,已经成例。

然后是掌天下钱谷金帛诸货币的太府寺少卿张光奇,也突然跳出来争取类似的权益,理由是太府寺正在统一天下分散在铸钱使、盐铁转运使、诸道节度使、州府刺史的币造权,并认为这些涉及流通事宜的勾当,当属铸钱使管辖的各地钱监一类,要求参与监管的权利。

按照官场的体制,除非有强力的人士包庇,否则越级上告是个大忌讳,这可是关系到前程问题,为官一任,无非是为了钱途和前程,特别还是文官向高过无数级武职请命的跨界行为,他们这种聚众拦截军队的性质,说严重了就是煽乱,被御史纠举上去发挥一下,罪及全家都不无可能。

朝廷突然对西域四十四国重视起来,当然这种重视,是上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手机用户登陆.,章节更多,请登陆16文学网阅读!)朝廷的千头万绪的事多要钱的地方多,国库实在穷的要紧,西北朝廷当初为了凑集前方军费,通过直接干预组织国家规模的贸易,已经尝到了不少甜头,在多条漫长的东西贸易线上,四十四国本身的商业价值。开始进入朝廷地视线。

这些年,在安西都护府增设营田、度支、转运诸使,又敕命礼部派宣抚官常驻其国,主持上供朝贡事宜云云,当然,这也只是官方的说法。西域最大最富饶的高昌、龟兹、疏勒、于滇列国都被大唐收入囊中,剩下的这些沙漠绿洲上的城邦小国,能够保留下来。纯粹是为了在列国朝贡的时候,用来凑数和充排场的,并不指望蚊子腿这点肉的。

但是西域作为东西方各大文明诸国各族地交通要冲,可以绕过战争敌对状态下的限制,在不损朝廷的脸面的情况下。直接从吐蕃啊、大食什么的那些敌国中,为朝廷套取急需地金银和钱币。于是也诞生了一大批以官授周转经营发家的新贵商贾,当然其中大多数都是胡人,按照族类又分作好几个群体,势力最大还是昭武九姓的栗末人。他们有先天的地理和人脉优势。

他们甚至有手段从天竺贩粮,穿过亲附吐蕃或是大食的势力范围。输送到河中资助军用,再从河中各族贩骏马牛中,再用朝廷回凭地官票,优先采买中土制定出口瓷丝纸茶盐糖酒等货物,完成回程。

由于作为新科礼部尚书的贺兰进明,要想与身兼政事宰相身份地户部尚书苗晋卿。争夺部门的利益,觉得分量和地位还差了点。于是毫不客气的把我也拉下水,提出可以采纳我作为输边模式首创和发起者的意见。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