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幻之盛唐 > 会江陵 第三百五十五章 剑与财

会江陵 第三百五十五章 剑与财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本来南沼方面的业务算是最大地一大块,这条大唐帝国八纵五横国际商路中,被称为安南天竺道的的陆地贸易线由来已久,由当时地安南都护府的治所交趾城出发(今越南河内附近),唐人的商队经太平、蜂州(今越南山西),嗍红河而上,经谷涌步(云南曼耗),到龙武州(云南建水)出安南边境进入剑南。与另一条成都----骠国道的路线汇合。

成都----骠国道,则由成都出发过巴州、戎州,经南沼境内的姚安、会理,越过国都太和城,到达永昌郡(云南保山),度过怒江和高黎贡山,到达腾冲附近的诸葛亮城,再次分位西路和西南路两条线,分别进入印度和缅甸。

其中西南路为主干道。可行马车,则由诸葛亮城出发,经过萨洛瓦地江左岸的突阌城(缅甸太公城),到骠国(北缅甸)旧都海陵,度过亲敦江和阿拉干山,到达东天竺阿萨密地区的迦摩缕波国,再到奔那伐擅那国国都奔那那羯罗(今印度马哈斯坦)。

西路为山道。由诸葛亮城出发。密支那附近地丽水城,度过萨洛瓦地江。经孟烘到东天竺的曼尼坡,越巴勒尔岭,亦进入迦摩缕波国,在奔那伐擅那与西南路会合,最后沿恒河,到达中天竺的政治文化中心----摩揭陀国,才算终止。

着条商路联结的国家最多,而且沿途物产丰富,因此利润极大,商旅往来不绝,由于南沼的崛起,以及与唐关系的紧张,这条商路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西路和西南路只剩下一些与军方关系密切的大型马帮商队,仍旧在往来其中,基本上算是垄断了大部分利益,而且从边境上来说,距离龙武军的老巢成都,也比其他地方近,利润回收周期很短,也是龙武军最早开始走私发家的地方。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龙武军大部走后留下的空白,将涉及到方方面面地利益变动。

在这之前,先要说到龙武军收入的组成部分。

现在龙武军的收入,总体分做几大快,其中成都府的田赋户税,是最合法也最稳定的一块收入,不但龙武、金吾两府三军将官的俸禄,士兵的粮饷皆出其中。还包括了附属团练、义勇、民状的维持费,因为郑元和经营有方,又相对吏治清明,这个收入一直在逐年增加,但是自从南沼人来过以后,预期的岁入大为缩水,还要投钱进去以恢复民力。太上老皇帝从内胬拿出来地年节赏赐。还不算其中。

然后就是以流民大营为中心。分布各地的矿山、工场、民屯,挂靠在将作、军器诸监名下的关系产业所创造的收益。同样也是名正言顺的收入,但是产权关系就比较混乱和复杂,将士们的勤务津贴和生活补助,以及家眷的安置,也集中在这快,也在南沼人地入侵中,受到了很大地影响,

此外,在这个体系内,大小各级将领还有军属事业的固定分红,如果他们地家人想做什么营生,也有相应免抵押的无息贷款和信用透支额度的扶助。

当然,随着马帮商队进去地,还有大量培训过的探子,他们负责打探山川地理物产民风,毕竟与虎谋皮也要防虎变脸,只是当初这个只是为了保险起见的预防措施,却在后来的战争中派上了很大的用场。

征南的进军路线,基本就是沿这这条成都----骠国道进发的,龙武军地前锋和游骑军,能够在战争前期,就迅速强占南沼人地关要,准确的扫荡那些乌蛮地聚居地,可以说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了,因此战争的初期,南沼人就和我们,处于某种不对称的状态。

但是因为这种事情只是一种预防性的保险措施,并没有预期到会发生国家之间的全面战争,一直借着交易的机会偷偷摸摸的做,受到限制很多因此效率也不是很高,几年时间下来也就摸熟了从南川边境,到南沼东部一小部分地区,这也是我进军到云南城后,就驻足不前想见好就收的缘故,因为再打下去就不免两眼一抹黑了,不是相对熟悉的战场了。从性格上说,虽然我骨子里很有点惟恐天下不乱的情节,我的部下也很喜欢兵行险兆这种东西,但总的来说在大局观上,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全部实力去冒险的人,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后来发生的事情,那纯粹是机缘巧合。

然后就是长期以来边境上以军队名义进行的,各种合法或不合法的回易和走私,这也是龙武军迅速积累财富和打下强大后勤基础的重要依据,按照天南地北的也分做好几大区域,游击军和锐字营战据的安东南部算一块,这里比邻渤海、新罗、日本等大小藩属诸国,还有大量室韦、契丹、秣赫的土生部族,对天朝的华美精巧之物,有很大的需求量,不过由于海路新建立不久,还要被作为重要中转站的夷州和登州分走一部分,收益和产出大部分,都就地消化了。

在河西北路也算一块,河西北路到关内道北端,经过金吾军的清理和扫荡,除了还算是盟友的回纥,没有其他太过强大的草原部落,算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但是同样要与马凛、李嗣业名下的当地驻军分成,而且受限于游牧民族的局限性,除了最常见也最大宗的茶马市外,可以交易的项目并不多,那些牛羊骏马皮毛什么的,还要二次加工才能变成有效率的流动现金。

广南和浙南,还有闽中也算一快,那里商业和海贸的历史都非常悠久,海外市场固然极大,同样各种背景的利益关系也异常复杂,龙武军依靠扶植自己的官方代理人,也并没有形成太多垄断和主导的优势,只能凭借部分特有商品的供方市场来调控操纵价格,以让地方势力妥协的目的,这种通过海外代理建立贸易地收入相对稳定,但是收益要与地方上的合作对象分享。天文数目的前提下,实际上已经被摊薄了不少。

然后是松州到一带的吐蕃边境的走私,传统的青海道上商路往来颇为频繁,越过高原的西域商人和北天竺商人很喜欢这条捷径,但毕竟是在和战争状态下敌国境内交易,虽然数量很大,但是往往交易周期不太稳定,而且受政治生态影响。充满各种变数。

至于西北路,虽然也有类似的贸易网络,但是因为线路太长,实际暗中参与地人太多。龙武军并不是最大头,也无从谈起掌握二字,毕竟那是那位陛下的势力范围。行事多少还要有所忌讳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