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508章 根本3

第508章 根本3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散兵团裁剪下来的青壮人员,则转为偏向劳役为主的常设辅助役,按照我别出心裁的命名,就叫建设生产兵团,简称建生兵,目前暂设一个军,预定编制一万六千人,左中右三厢十八个营。

只要重兵守住西部丘陵、湖泊间的几个要点,就可以比较安心的向半岛地区内拓展,至少无论是北朝军马,或是那些塞外藩军和胡马儿,都没有足够的海军力量,从海上来威胁东北向的后方平原地带。

此外,多半要感谢战争的摧残和涤‘荡’,现在六州治下是外来迁入的人口居多,本地人无论是在比例或是成分处于明显的弱势。

再加上,作为地方政治生态的重要环节,本地的豪强土族,也在历次战‘乱’中被摧残覆灭的七七八八,剩下的残余,也被我的军队剿灭一空。因此,地方上根本没有足够分量的存在,可以令他们抱团起来来对抗我们的统制手段。

另一方面,各州治下可说是有的是无主之地,任由我们在白纸上重新作画而已,而不至于因为本地人的生存资源受到外来移民的挤压,演变成新一轮的传统土客矛盾。

因此,新的规划推行起来所收到的阻力,也要比预期小得多。至少在外来移民的压力下,为了不被边缘化和弱势消亡,残存的本地人反而不得不要做出,更加靠拢我方政权的姿态来。比如在劳役营里以地域为特‘色’的各种积极表现和工作竞争。

好在前段时间,新到任的布政使李格非,给我带来了数百名畿内两学三附的新老生员,作为某种见面礼和示好,大大缓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而本家方面,也送过来了上百名新旧投献的幕属随员,其中既有很早就安排在畿内培养进修的本藩子弟和国人,亦有后来被本家招纳的变相人才储备;还有的则是来自‘交’情深厚又站在一同立场里的关系户,所举荐过来的‘门’人子弟。

这些人多少有过在地方佐贰的经验,或是做过相应的吏员,虽然知道其中人多口杂的,不可避免的被掺了沙子、安‘插’了眼线什么的,但是他们的实务阅历和见识,也正是我所需要的,关键看用什么奖惩‘激’励机制来,保持正常的流转和秩序。

虽然不便直接委以要任,但是以这些人为基础,合并了名不正言不顺的随军营校之后,第一所联合官办学校,就这么在益都城里草创起来了,暂时分作武备、事务、技工三个分属学堂。

由我兼任学正,而观察使陆务观、转运使曾华为副学正,韩良臣为学监。当然目前也只有场地和师资,规范化的教材和考绩制度,还有待慢慢完善补充起来。真正有所结果,恐怕都要跑等到来年了。

作为政权社会体系的配套举措,则是次等部队的规模削减和常规化建设,除了‘抽’取‘精’干补充御营右军,前军,行营护军三大主战资序外,

九只辅军大队剩余的人马,将相继改为青州守捉下辖的防戍营,防戍营团的任务主要是,巩固延边据点防备侵袭,建设城垒堡寨燧哨而提供预警,兼带镇压扫除辖区内旧有的土顽势力,剿灭就近的土匪流寇和土团武装、豪强‘私’兵。

战时则配合主战营的军序,对敌方部队遂行一定战斗任务,并在需要的时候‘抽’调兵员为主战营输血,在条件成熟时升级,甚至加入或组建新的主战营团之类的建制单位。大概继续维持十个营,八千多人的规模,只是日常待遇和军饷为主战营团的七成左右。

预定将三十四只散兵团,全部打散重编,其中孔武有力者,将被集中编成十几个地方守备团,依旧沿袭团、队、火、什的编制,以装备冷兵器为主,军官和士官分别选用,主战营和辅军大队里的归遣老兵,用作后方的城邑市镇治防,以及权作战时占领地方的维持和镇压之用。

同时也是兵役组织的基础单位,以及生产建设的基本保卫力量,所有编管内民户、军眷里,选拔‘精’壮组成的预备役,都要到守备团里执役半年。在此期间,只有口分粮和衣料杂用的配给,只有进入战地状态,才能拿主战营团的半饷。

最后是继续保持现状,而暂时沿用旧有制度和人事体系的所谓“保留区”。

主要是那些远离城邑,相对偏僻而贫瘠的村镇,在行政成本投入的优先度上,暂时不做改变的考虑保留原状,乡里坊正都是当地民众推举出来的代表,只要能够在传统的体制下,定期及时的向所辖的城邑,提供基本徭役和税赋就好。

虽然这一系列的宏伟蓝图,除了那些已经被历代开发出来的现成田土和少量需要修复,才能够继续使用的工坊外,其他大多数还停留在纸面上,但至少有一个基本的方向和规划,可以按部就帮的布置和实施下去。

破坏和杀戮总是比建设更加容易的,地方的重建和恢复生产,同样需要相对漫长的持续投入和周期,才可能初见成效。其中还要担忧战争,灾荒等外部因素的干扰,而前功尽弃。

好在,青州沿海大片荒芜和空置的地带,是由于历年持续的海陆侵袭所造成的历史问题,而在我的占领下,现在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同样近海地区的渔获和盐业生产,也可以由此重新发展起来,这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利好的消息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