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九二一章 功德无量

第九二一章 功德无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也因此,当武英殿里的地形沙盘制作告一段落之后,徐弘祖就请了旨意,带着这几个被他吸纳进皇明地理学会的人物奔着西南而去。

对于徐弘祖带着一堆同好去云贵川西等地勘察地形地理的做法,崇祯皇帝当然是极为赞同的。

像张维城、杨文聪这些人物在原本的历史上,一辈子也没有考中进士,但是他们在江南士林中的影响,却比后来所谓的是四公子大得多。

张维城(张岱)、杨文聪这样的人物,都是世代官宦之家出身,本人也很有才气,在士林文苑之中名气很盛。

这样的人物,若是不给他们找点充满着艰难险阻,同时也充满着各种刺激的事情干干,他们就会如同原本的历史上一样,今天搞个诗社,明天搞个文会,不断地给朝廷制造麻烦。

世间万事都是开头难,一旦开好了头了,接下来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就会有收到成效的那一天。

当初,崇祯皇帝让兵部职方司调集人马工匠,全力制作皇明域内两京十三省的地形沙盘,如今经过两年多来持续不断的努力,已经大体上完工了。

不过,做完了两京十三省的地形沙盘之后,崇祯皇帝一点也没有叫停的意思。

不仅让兵部与工部继续派员去往各地主持勘探测量山川城池驿道的地形地貌,而且也在不断地增加着武英殿中地形少盘的板块数量。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还让南北两京的翰林院与国子监,动员年轻的翰林们和监生们,或者让他们查阅典籍文献,或者给他们分派任务,让他们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与其让他们在民间瞎搞,还不如给他们个名头,让他们觉得凭借这个也能够有朝一日出人头地。

因此,如果说当初崇祯皇帝起复和重用徐光启,相当于是种下了一棵吸引这个时代大明朝西学人才的梧桐树的话,那么当初将徐弘祖这个连秀才功名都没有考取的江阴奇人从民间拔取出来,让他借助皇明地理学会及其《天下地理》杂志名扬天下,为的就是将士林之中特别是隐逸之士中的可用人物,给吸引出来。

如今,两三年过去,总算是见到了一点成效,至少在如今的皇明地理学会会员名单之中,崇祯皇帝就看到了张维城、杨文聪以及方以智这几个人的名字。

如今,这些人跟徐弘祖去西南,一方面翻山越岭寻幽探胜,满足了自己的生平志趣,一方面记录沿途山川盛景、奇花异草和风土人情,一篇接着一篇地发回京师,让留在京师的同仁们整理了以后刊布在《天下地理》之上。

这些人的地理探险或者说山水纪行一类的文章,通过《天下地理》杂志的刊布,为他们赚取名声的同时,也在江南江北乃至京师的士林圈子之中,形成了一股小小的风潮。

而皇明地理学会公开发行各地的《天下地理》杂志,两年来虽然一共只发行了十期,却也让主编之人徐弘祖的大名,在江南江北的士林之中广为人知。

为这个曾经屡试不第却靠着游历天下而受到皇帝青睐的人物,招徕了一大票的追随者。

其中,既有张维城(即张岱)、杨文聪这样屡试不第放弃了仕途寄情于山水舆地之学的文苑名士,也有像方以智这样的少年英才。

如今这几个人都跟着徐弘祖,打着皇明地理学会的旗号,奔波在云南缅甸一带的山林里。

这一世,徐弘祖有了大明皇家地理学会的旗号,有了崇祯皇帝每年拨给学会的经费,更有了兵部职方司通行各地的勘合令牌,不管往哪个地方去,都有了原本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方便。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