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崇祯八年 > 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

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再有就是修路的问题,不仅是拓宽京城到关外的官道,其他行省的各条官道也要有相似的举动。

不管什么年代,修路都是最基础的国家建设,没有路,什么都干不成。

在古代,官道就是历朝历代修的主路,通常情况下宽度只容许标准大小的两辆车并行,这个标准大小就是始皇帝定的。

之所以要定这个标准,是因为没有橡胶轮胎的年代,车轮很容易在土质路上留下车辙,时间久了车子都是按车辙来走,统一标准更方便大范围的交流。

在那个地图要一脚一脚量的年代,历朝在长安和洛阳之间能修成一条主路已经是天大的工程,没有战乱之类影响的话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那么新修的路就会非常少,更多是维护老路。

在国内外安全局势已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朱由检准备采取精兵策略,实边虚内,在大明境内水陆要冲及要害处驻扎精兵,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兵贵精不贵多。

历史上的大明坐拥一百多万大军,照样没能经得住流贼和建奴的打击。

至于给立功士卒的赏赐,无非就是是金银田地。

对于面积广阔的辽东地区,田地根本不缺,缺的是人,只要水利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后世的东北大粮仓会提前出现在神州大地上。

那么由此推演的话,攻城就容易理解了。

打个比方,从现在的京城到南京,只有一条路可以供大队人马以及粮草辎重通行,走这条路,可以两个月到长江边,不走,有其他小路或者没路的地方,则需要两年甚至更久。

升擢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大事。

朱由检打算接着大胜之际,提高武将的地位,改变以往以文制武的传统陋习,恢复文武各司其责的最佳朝堂格局。

恢复五军都督府,兵部侍郎由勋贵或武将担任,开办讲武堂,在中低级将官中普及识字率等,这一系列举措就是朱由检想要实施的。

但这几条条肯定会遭到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和抵制,甚至包括卢象升、孙传庭等这几名他最为信任的能臣。

这可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朱由检已经考虑了许久,现在也只是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