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五千年来谁著史 > 十五走亲戚,第三更来不及了

十五走亲戚,第三更来不及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可当郑芝龙把这五条意见抛出去的时候,那真的是解开了不少人心中的疙瘩。

各国开放贸易,互通有无,这个是不需要多言的。

郑芝龙顶着南洋宣慰使的名头向各国都城派遣通事官员,用以互通消息,这个也一样不在话下。

各国参照自身的实力,每年缴纳一笔费用,用作这个小同盟的活动经费,这个也可以有。何况郑芝龙也不是白拿钱,这些钱对应的就是数量不一的名额,各国能派遣‘留学生’去往‘大学’里进修学习。

愿意去金陵国子监的他郑芝龙都能送进去。

这些个国家无不遭受欧洲人的威胁,北大年就不说了,苏禄就是西班牙嘴边的肥肉,而渤泥已经被荷兰人强商其境,筑土库以居。当初荷兰人强占澎湖的时候,所携带的国书就是泥勃国文。

到会的各国之中,也就缅甸、暹罗、吴哥和南阮北郑等少数几地儿不受欧洲人搅扰,因为这几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够强,欧洲人去了也是老老实实的做生意。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到泥勃、北大年这些个小国的下场后,他们也不会傻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被欧洲人困扰。

毕竟这些欧洲人坚船利炮的,真的不好惹啊。他们连中原的大明都敢撩拨,何况是他们了。

“今日召集各国齐聚于此,本侯的意思,便是我等各国就此结盟。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面对西夷时候,齐进齐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郑芝龙的法宝。

不愿意去的,也可以在郑家自行开办的军事学院学习,甚至在郑军军中服役实习。海陆军皆可以。

这就是一种相互交换,把那些因为要掏钱而心中舍不得的国家立刻变得心甘情愿。

那贵族子弟或是要去金陵镀金,或是想去军伍学习真本领,这可都是他们拿钱也买不到的机会啊。

更别说郑芝龙还承诺会帮助他们建立新式陆军,火枪火炮,各国也有权购买,就是有限量。

……

而至于何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礼堂里的挂着的横幅,不要太显眼。

这些个土王或是特使身边可都有通译。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互惠互利、和平共处。

是甚样的意思,一目了然的很。

事实上这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那就是郑芝龙此次召集各国君主、使臣们的法宝。南洋各国担忧欧洲人对他们的威胁,那怎么可能就不担忧郑氏对他们的威胁呢。纵然有大明这块金字招牌,这也顶多是让南洋土著们的担忧减少一些。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